- 您的位置:
- 快3网下载安装到手机 >>
- 全部标准分类 >>
- 团体标准 >>
- 44GDTS >>
- T/44GDTS 006-2024 东源仙湖茶品质评鉴规范
开通会员免费在线看70000余条国内标准,赠送文本下载次数,单本最低仅合13.3元!还可享标准出版进度查询、定制跟踪推送、标准查新等超多特权!  
查看详情>>

适用范围:
4评鉴条件4.1评鉴环境应符合GB/T18797的要求。4.2评鉴设备4.2.1评鉴台4.2.1.1应符合GB/T23776的要求,评鉴台有干湿之分。台面清洁、无杂异味。4.2.1.2干评台供审评茶叶外形用,台面为黑色亚光,可放置茶样、茶样盘、天平等评鉴用具。干评鉴台高度80?cm~90?cm,宽度60?cm~75?cm。4.2.1.3湿评台供审评茶叶内质用,台面为白色亚光,可放置电水壶、审评碗、审评杯、叶底盘、计时器、茶巾等审评用具。湿评台高度75cm~80?cm,宽度45?cm~50?cm。评鉴台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和场地大小而定。4.2.2评茶器具4.2.2.1审评杯、审评碗应符合GB/T23776的要求。4.2.2.2冲泡器具应符合GB4806.1、GB4806.9、GB17762、GB/T3532、GB/T10815等规定。4.2.2.3适合用于煮泡仙湖绿茶的器具,宜选用带滤孔的电水壶,壶身宜为玻璃壶、瓷壶、陶壶、食品级不锈钢材质,容量0.8?L或1.2?L。4.2.3评茶盘应符合GB/T23776要求。4.2.4分样盘应符合GB/T23776要求。4.2.5称量用具应符合GB/T23776要求,天平,感量0.1?g。4.2.6计时器定时闹钟或特制砂时计,精准到秒。4.2.7其他用具a)网匙:不锈钢网制半圆形小勺,捞取茶碗中的碎茶;b)茶匙:不锈钢或瓷匙,容量为10?mL。4.3评鉴用水评鉴用水的理化及卫生指标应符合GB5749的规定。同一批茶叶评鉴用水水质应一致。4.4评鉴人员应符合?GB/T23776的要求。5评鉴方法5.1取样方法按GB/T8302的规定执行。5.2评鉴内容5.2.1评鉴因子按照茶叶的外形、汤色、香气、滋味和叶底“五项因子”进行。5.2.2评鉴要素5.2.2.1外形评鉴仙湖茶的形状、嫩度、色泽、整碎和净度。5.2.2.2汤色评鉴仙湖茶的颜色种类与色度、明暗度和清浊度等。5.2.2.3香气评鉴仙湖茶的香气类型、浓度、纯度和持久性等5.2.2.4滋味评鉴仙湖茶的茶汤浓淡、厚薄、醇涩、纯异和鲜钝等。5.2.2.5叶底评鉴仙湖茶的嫩度、色泽、明暗度和匀整度(包括嫩度和色泽的匀整度)。5.3评鉴方法5.3.1外形评鉴方法将有代表性的茶叶样品100?g~150?g置于评茶盘中,双手握住茶盘对角,用回旋筛转法,使茶样按粗细、长短、大小、整碎顺序分层并顺势收于评茶盘中间呈半圆隆起,按形状、嫩度、色泽、整碎和净度的审评内容,采用目测、手感等方法,翻动茶叶、调换位置、反复察看比较外形。5.3.2茶汤制备方法及各因子评鉴顺序5.3.2.1全炒型仙湖绿茶称取代表性茶样6.0?g,茶水比(质量体积比)1:50,置于已注入300?mL沸水的电水壶中,通电加热,待水开始沸腾时计时,煮沸30?s后断电,静置30?s,按煮泡次序依次等速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,按汤色、香气、滋味、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。5.3.2.2烘炒型仙湖绿茶称取代表性茶叶样品3.0?g,茶水比(质量体积比)1:50,置于相应的评茶杯中,注满沸水、加盖、浸泡4min后,按冲泡次序依次等速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,按汤色、香气、滋味、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。5.3.2.3仙湖红茶称取有代表性茶样3.0?g,茶水比(质量体积比)1:50,置于相应的评茶杯中,注满沸水、加盖、浸泡5?min后,按冲泡次序依次等速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,按汤色、香气、滋味、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。5.3.3内质评鉴方法5.3.3.1汤色目测评鉴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、明暗度和清浊度,应注意光线、评茶用具等的影响。5.3.3.2香气嗅闻杯中香气,热嗅、温嗅和冷嗅结合进行。按照香气类型、浓度、纯度和持久性等判别香气的质量。5.3.3.3滋味用茶匙取适量茶汤,倒入品茗杯中品尝,让茶汤充分接触口腔各部位。按茶汤浓淡、厚薄、醇涩、纯异和鲜钝等评鉴茶汤质量。5.3.3.4叶底将茶叶全部倒入杯盖或叶底盘中,用目测、手感等方法按照嫩度、色泽、明暗度和匀整度等评鉴叶底。6评鉴结果与评分6.1评分方式采取评分法进行。评分法分为独立评分和集体评分。6.1.1独立评分整个评审过程由一个或若干个评鉴人员独立完成。6.1.2集体评分整个评鉴过程由三个或以上(奇数)评鉴人员一起完成。参与评鉴的人员组成一个评鉴小组,推荐其中一人为主评。评鉴过程中由主评先评出分数,其他人员根据品质标准对主评出具的分数进行修改与确认,对观点差异较大的茶进行讨论,最后共同确定分数,如有争议,投票决定。6.2级别判定按GB/T23776中的规定执行。6.3品质评定6.3.1评分方法茶叶品质顺序的排列样品应在两个(含两个)以上。评分前,工作人员应对样品进行分类、编码;由评鉴人员进行评审或盲评,按照外形、汤色、香气、滋味和叶底“五因子”,采取百分制给茶样每项因子进行评分,并加注评语,评语参照GB/T14487。品质评语与评分标准参见附录A。6.3.2分数确定6.3.2.1每个评茶员所评的分数相加的总和除以参加评分的人数所得的分数。6.3.2.2当独立评分评鉴人员数量达五人以上,可在评分的结果中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,其余的分数相加的总和除以人数所得的分数。6.3.3结果计算6.3.3.1将单项因子的得分与该因子的评分系数相乘,并将各个乘积值相加,即为该茶样评鉴的总得分。计算公式如式(1):Y=A×a+B×b+---E×e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1)式中:Y——茶叶评鉴总得分;A、B…E——表示各品质因子的评鉴得分;a、b…e——表示各品质因子的评分系数。6.3.3.2各茶类评鉴因子评分系数见表1。表1各茶类评鉴因子评分系数(%)茶类外形(a)汤色(b)香气(c)滋味(d)叶底(e)全炒型绿茶105354010烘炒型绿茶1510303510红茶25102530106.3.4结果评定6.3.4.1根据计算结果评鉴的名次按分数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列。6.3.4.2如遇分数相同者,则按“滋味→香气→外形→汤色→叶底”的次序比较单一因子得分的高低,高者居前。
起草人:
凌彩金、黄华林、周巧仪、梁冬霞、邹映池、朱远惠、苏道华、陈莹莹、张适、武瑞龙、黄通余、邹波、曾景纯、叶志坚、钟少慰、吴粤卿、邱丽芳、邝志勇、曾云科、陈芬、曾伟霞、曾立坤、曾惠玲、陈相青、徐汉聪、陈迎可、邱丽琼、刘建伟、陈小兰、潘坚、童广清起草单位:
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、东源县茶叶产业协会、东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、东源县仙湖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、东源县纯信仙湖茶业有限公司、河源市天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、东源县仙湖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、河源柳上美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、河源市丹仙湖茶叶有限公司、康仙茶业(广东)有限公司、东源县曾氏仙湖茶业发展有限公司、河源市伟景农林发展有限公司、东源秋月茗山农业有限公司、河源市仙湖茗露茶业发展有限公司、东源县五指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、河源市绿色仙湖茶叶有限公司、东源县顶品轩仙湖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、广东沐曦春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、河源市一径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、东源县碧湖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、东源县中力农业生态有限公司、东源县康业茶果发展有限公司、河源市石坪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归口单位:
广东省茶叶学会提出部门:
广东省茶叶学会发布部门:
广东省茶叶学会
- 推荐标准
- CBWQA/T 0001-2013 自动定压补水真空脱气机组
- CBWQA/T 0002-2013 螺旋空气分离器
- CMMA/T 1-2015 镁质胶凝材料制品用硫酸镁
- CQJTG/T E02-2021 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
- CQJTG/T E03-2021 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
- CQJTZ/T A05-2024 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
- T/CASMES 145-2023 城市服务行业分类与代码
- T/CASMES 19-2022 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
- T/CASTEM 1006-2022 科技评估报告编制通用要求
- T/CASTEM 1011-2023 智库研究成果质量 基本要素
- T/CASTEM 1014-2023 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评估指南
- T/CASTEM 1015-2023 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估规范
- T/CASWSS 004-2023 社区老年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硬件建设规范
- T/CASWSS 007-2023 社区老年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管理规范
- T/CATCM 001.1-2017 保健类眼贴 第1部分:通用要求